来源于:中国儿童文学网 作者:佚名
【拼音】tuì bì sān shě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典故】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近义词】委曲求全
【相反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
【成语造句】
◎ 同它们的远亲海蜇一样,海葵的触手上有一种刺细胞,触及到它的触手时,这些刺细胞便会像一个个极小的鱼镖射入触摸者的皮肤并往皮肤里注射一种有刺激作用的液体,使接触者麻痹死亡抑或被吓得退避三舍。
◎ 马儿就自觉地退避三舍了。
上一篇: 子虚乌有
下一篇: 装模作样
退避三舍 四字成语故事
诗词鉴赏
百科知识
诗词赏析
宋词赏析
宋词欣赏
农业百科
诗歌赏析
诗词欣赏
老年百科
会计百科
陆游
杨万里
苏轼
苏东坡
四字成语故事
白居易
字谜
诗词歌赋赏析
金融百科
黄庭坚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