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早地取消了中等专科学校,以前有技工学校、普通师范、幼儿师范、会议学校、护士学校,现在统统都没有了。比如护士学校,现在变成大学护理专业、护理系,结果出来了都不做护士,搞得中国医院里有那么多的护工。
这样的问题不解决,一味去搞现在的高考改革,只有本末倒置。我宁可是我预言错了,到时候我来道歉,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
去年我们有过这样的一些措施,比如教育部曾经要求让一些大学明确改为应用性大学,但受到大学本身、地方政府的抵制,很难推动。当时升格都愿意,现在让他们回归本位,都不愿意了。教育部也提出加强“职业教育”,但现在看不到是怎么加强的。教育部在发展规范中也定下目标,希望在普通劳动者中间,也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按照规定,有些大学生毕业以后要去基层服务的,现在要么到了基层没有岗位,要么到了省里就被截流了。
在城市里,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家长择校,因为好的幼儿园对口好的小学,好的小学对口好的中学,还有的从小学就送到国外去。
我的建议是,国家应该放开、鼓励民办教学,只要他们能达到义务教育的要求,国家不用去管他们收多少钱,只要跟人民讲清楚,他们没有占用公共资源。而这些人分流出去后,对剩下的人是有好处的,因为人均得到的公共资源就多了。
而剩下的公立教育资源,就应该以学区为单位均衡教育资源。每个学校都应有基本的建设条件,超出基本线以上的,全体公用,向全体学生开放。此外,课外教育资源,比如琴房等,全体公用。师资也要均衡,每个学校应该平均拥有特级教师的数量。这样家长就没必要择校了。而现在中国的情况是,有的公立实验小学,比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学校还好。有人会担心,这样中国的私立学校会不会办成“贵族学校”?我还怕办不成贵族学校呢!薄熙来的儿子被送到哈罗公学去读书,如果上海有个哈罗公学,外国人都把孩子送过来,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中国的教育水平,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已经证明过了,上海连续两年世界第一。现在英国已经到上海来学习,并请上海的教师去英国教一段时间的数学,这证明我们的师资已经可以做到世界一流了。
那为什么择校等一系列现象还是这么严重呢?学校要减负,家长在加负;孩子在学校稍有一点事,有的家长就来学校闹。再比如说,现在学校搞个春游都要家长签保证书,等等,都是我说的“教育的中国问题”。
现在包括中国的精英白领也在干涉孩子的选择。所以,中国的家长也该想想,自己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有没有责任朝着自己批评现有问题的方向,大家同心合力,而不是恰恰相反。
(文章来源: FT中文网3月6日,由葛剑雄教授口述,该网编辑整理而成。)
上一篇: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 第10个烈士纪念日,这场隆重仪式昭示了什么?
- 教育部明确5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 央媒聚焦:“预制菜进校园”,公众在关注什么
- 西安交大回应“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消息属实,其他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