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观察 热度:
学校应该如何布置作业?家长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校和家长都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责任是各司其职,而不应混为一谈。“学校是知识教育,家长更多的是亲情交流,而不是孩子作业的监督员。”熊丙奇说:“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特别是小学之后,更不是孩子作业的协助者。”
对于层出不穷的“奇葩”作业,熊丙奇则认为,特别是素质拓展类的作业,绝不是老师的“拍脑袋”决定,而应该经过学校讨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现意义的,才能布置给学生。“学校应该成立一个教师委员会,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估。”熊丙奇建议,学校成立题库,将实践之后具有良好效果的作业纳入分级,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开布置。“学生作业的布置绝不简单,更需要科学的实践。”熊丙奇说。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杜江茜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下一篇:独立教师+互联网:重塑教育生态?
相关推荐
- 第10个烈士纪念日,这场隆重仪式昭示了什么?
- 教育部明确5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 央媒聚焦:“预制菜进校园”,公众在关注什么
- 西安交大回应“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消息属实,其他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