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观察 热度:
原标题:清朗网络 呵护成长(快评)
陈世涵
鼠标轻点,“阅后即焚”的低俗图片,在聊天群悄然蔓延;绕开防沉迷系统,邀上三五好友,在电脑桌前玩得昏天黑地。《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
一条网线,打开了孩子们触摸世界、收获新知的大门,也成为不良信息滋生传播的暗渠。如何全面治理网络乱象、塑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成为一道必答题。
一个共识深入人心:多方共治、疏堵结合,方能治有所成。
网络清朗,需要“堵”的决心。从全面推行“青少年模式”,到连续3年部署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再到如今提出建设“未成年人模式”,国家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决心,坚定如磐。
网络清朗,呼唤“疏”的耐心。一方面,网络平台应持续优化技术设置,落实监管要求更加有力有效,精准识别未成年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视听内容。另一方面,从家庭到学校,也要多方引导,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更好激发互联网的正向价值。
身处数字时代,方寸屏幕即是广阔天地。惟有行业监管、平台技术、家庭学校各守其位、各尽其职,才能让孩子在网络世界安心遨游。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立足敦煌 放眼世界 助推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写在《敦煌研究》创刊40周年之际
相关推荐
- 第10个烈士纪念日,这场隆重仪式昭示了什么?
- 教育部明确5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 央媒聚焦:“预制菜进校园”,公众在关注什么
- 西安交大回应“英语四六级与学士学位脱钩”:消息属实,其他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③: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②:这是教知识 还是教套路
- 人民日报四问校外培训乱象①:这是做教育 还是做生意
- 为何高考成绩总在“晚上”公布?其实为了考生好,非常贴心
- 在线教育喜忧参半
- 做教育,对母亲意味着什么?做母亲,对教育意味着什么?